前言:為了某些重大事件,“打雞血”,不知疲倦...;但是此狀態不宜持續存在,事件過后,放空自己,恢復機體穩態...;否則精神疾患會“主動”找上你...。
為了定義大腦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雙向關系,20世紀60年代引入了“心理神經免疫學”一詞。免疫系統的變化會導致情緒和行為等心理狀態的深刻改變,而細胞因子則是聯系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基礎。
Stress與神經炎癥(文獻1)
細胞因子
外周細胞因子具有親水性,由于其相對較高的分子量,在正常條件下不能通過血腦屏障(BBB)。在病理條件下,BBB通透性增加,外周細胞因子可以通過BBB。
此外,外周產生的細胞因子可以穿過腦室周圍組織和脈絡叢,這些是BBB相對容易滲漏的區域。
另一種機制是細胞因子與迷走神經周圍傳入神經纖維結合,然后通過激活孤束核和后區將細胞因子信號傳遞到相關腦區。然后,這些細胞因子信號通過次級介質PGE2引起生理和行為反應。
外周激活的細胞因子運到腦,刺激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進而產生細胞因子。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炎癥的主要細胞,可產生促炎細胞因子、NO和活性氧。
此外,外周炎癥增加的小膠質細胞將單核細胞招募入大腦,可進一步產生促炎細胞因子。PET成像研究發現自殺者大腦,發現小膠質細胞活化,產生促炎細胞因子,進而增加神經毒性代謝物來影響大腦,或者直接對參與調節情緒反應的特定腦區(包括杏仁核、海馬、下丘腦和大腦皮層)施加神經毒性效應。
--神經炎癥對神經遞質的影響
促炎細胞因子包括IL-1β、IFN和TNF可以降低神經遞質(如5-HT、NE、DA和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等)的生物利用度。如促炎細胞因子的增加IDO,導致5-HT合成減少,并降低突觸中5-HT的有效性。細胞因子誘導的NO激活,可導致四氫生物蝶呤的減少(四氫生物蝶呤作為酪氨酸羥化酶的輔酶),可導致DA和NE減少。
--神經炎癥對神經回路的影響
研究體內抑郁癥中小膠質細胞活化,利用各種PET配體對小膠質細胞轉運蛋白標記,進行了PET成像。
抑郁癥相關的小膠質細胞激活主要集中在前額葉皮層、島葉和前扣帶回皮質(ACC),與抑郁癥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有關。
自殺不僅與小膠質細胞活化有關,而且與血管周圍巨噬細胞增強有關。炎癥可以影響海馬齒狀回BDNF等生長因子,也會影響神經元完整性,最終影響學習和記憶。
細胞因子影響神經遞質系統,特別是DA,從而抑制皮質紋狀體回路中,涉及基底節區、腹內側額葉前葉皮質和膝下和背側ACC(分別為sgACC和dACC)的獎勵動機,同時也激活調節焦慮、覺醒和恐懼的回路(包括杏仁核、海馬、dACC和島葉)。
主要參考文獻
Sung Ja Rhie et al,The role of neuroinflammation on pathogenesis of affective disorders,J Exerc Rehabil . 2020 Feb 26;16(1):2-9.
Ele´ onore Beurel et al,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f Depression and Inflammation: Double Trouble,Neuron 107, July 22, 2020
Kejia Hu et al,Aspirin and othe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following a cancer diagnosis: a nationwide register-based cohort study,BMC Medicine volume 18, Article number: 238 (2020)
Casolini P, Catalani A, Zuena AR, Angelucci L. Inhibition of COX-2 reduces the age-dependent increase of hippocampal inflammatory markers, corticosterone secretion, and behavioral impairments in the rat. J Neurosci Res 2002;68:337-343.
I. Ertenli et al,Infliximab, a TNF-alpha antagonis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e impact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level,Rheumatol Int (2012) 32:3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