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454全基因組測序有效追蹤肺結核疫情傳播
瀏覽次數:3010 發布日期:2013-2-28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利用454技術進行結核桿菌全基因組測序有效追蹤疫情傳播
眾所周知,肺結核多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已成為一個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發生結核病800~1000萬,每年約有300萬人死于結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傳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認為結核病已成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結核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然而細菌也一直處于不斷突變及進化的過程中,要對癥下藥就需要知道細菌的準確分型。傳統的細菌分型技術僅針對細菌的某幾個基因進行檢測,在傳染病疫情爆發時往往缺乏更具體的信息,于是在全基因組測序費用不斷下降的現在,研究者們也在嘗試用新一代的檢測技術對細菌進行分型,以發現傳染病爆發的傳播模式和幾率。
近期,據《PLoS Medicine》雜志報道,有研究者們利用454技術對86例人結核分枝桿菌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并與傳統分型技術結果進行了比較。這86例細菌是從1997年和2010年兩次爆發的2301個結核病患者身上分離出來的。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的檢測結果,研究者們表示,全基因組測序法揭示了第一次結合爆發所分離的人結核分枝桿菌不屬于最近爆發的結合桿菌傳播鏈,另外通過計算估計出人結核分枝桿菌每2.5年會發生1個發生突變,這表明細菌在感染的人群中倍增的時間為22小時或每年400代,因此,只有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進行細菌分型才能夠提供準確的關于結核分枝桿菌爆發的相關流行病信息。
參考文獻:Roetzer A, Diel R, Kohl TA, Ru¨ckert C, Nu¨bel U, et al. (2013)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versus Traditional Genotyping for Investigation of a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Outbreak: A Longitudinal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PLoS Med 10(2): e1001387. doi:10.1371/journal.pmed.10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