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測序用于酸性礦山廢水微生物分布影響因素的研究
瀏覽次數:3092 發布日期:2013-1-19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酸性礦山廢水中微生物分布影響因素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迅速發展, 礦產資源的開發進一步加劇, 由此而產生的酸性礦山廢水( AMD) 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酸性礦山廢水若不經處理任意排放就會造成大面積的酸污染和重金屬污染, 它能夠腐蝕管道、水泵、鋼軌等礦井設備和混凝土結構, 還危害人體健康。另外, 酸性水會污染水源, 危害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 用酸性水灌溉農田, 會使土壤板結, 農作物發黃, 并且隨著酸度提高, 廢水中某些重金屬離子由不溶性化合物轉變為可溶性離子狀態, 毒性增大。
對于酸性礦山廢水的處理主要有這幾種方法: 中和法、人工濕地法、硫化物沉淀法和微生物法。其中微生物法就是利用硫酸鹽還原菌( SRB) 在厭氧條件下將AMD 中的硫酸鹽還原為硫化物, 生成的硫化物再與廢水中的重金屬發生反應生成難溶解的金屬硫化物。由于微生物技術的處理效果較好, 成本也較低, 且無二次污染, 因而受到廣泛關注。
國內科學家對中國東南部14個地區的59個AMD樣本進行了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研究。通過對AMD樣本中的微生物16SrRNA基因進行454測序,對測序結果進行了物種分布和聚類的分析,最終發現,影響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地域,而是環境的變化,如鐵離子、硫酸根離子、有機物含量等等,相關學術論文發表在《自然》子刊ISM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上。
通過對不同環境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極端環境下微生物多樣性的了解,為將來利用微生物技術對AMD進行處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ISME J. 2012 Nov 22. doi: 10.1038/ismej.2012.139.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determines microbial diversity patterns in acid mine drainage.Kuang JL, Huang LN, Chen LX, Hua ZS, Li SJ, Hu M, Li JT, Shu 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