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海爾低溫冰箱新品巡展全國百所高校
瀏覽次數:5473 發布日期:2007-3-21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海爾超低溫冰箱新品巡展全國百所高校
本報記者訊:近日,海爾醫療科研儀器攜超低溫冰箱產品在內的2007年主推新品,走進全國百所高校,舉辦"陽光校園行,品質新暢想”產品巡回展示活動,在活動中,海爾第一次展現近十年來,其在醫療科研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到標準制定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績。
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復旦大學,在中國科技大學等眾多著名學府的巡回展現場,我們看到的-86度超低溫冰箱不僅打破了國外傳統品牌在超低溫制冷領域長達30年的的技術壟斷,提高了民族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而且,在中國冰箱制造業,邁出了由傳統制冷電器向超低溫生物醫療設備跨越的第一步,創新研發了全球首臺帶短信報警,遠程網絡監控功能的“U-COOL”-86度超低溫冰箱產品,用短短三年時間追趕并超越了國際低溫制冷領域的強勁競爭對手。海爾-86度超低溫冰箱自誕生以來,憑借其完善穩固的自主研發實力和貼近市場的差異化功能優勢牢牢占領了國內超低溫冰箱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從一個產品到全系列產品的開發,在2006年衛生部“人禽流感防控項目”超低溫冰箱20個省單獨招標采購中,海爾中標率高達70%,徹底打敗了國際競爭對手,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而且樹立了海爾超低溫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打造了青島全球超低溫產品新的生產基地,創造了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低溫行業世界品牌。
此次活動中,還展出海爾生物安全柜等生物醫療設備產品,其卓越的性能,完美的結構,可靠的防護及安全系統設計同樣彰顯了海爾這一國際化品牌在生物醫療設備領域的科研實力及產品競爭力。
據了解,海爾生物醫療設備通過近五年的不斷創新快速發展,年生產能力達80萬臺以上,是全球醫用超低溫產品及科研儀器的開發制造基地,推出了從4℃血液保存箱到-156℃超低溫冰箱的龐大醫療科研產品群,徹底打破了我國對超低溫冰箱系列產品基本依靠進口的局面。目前,海爾超低溫冰箱系列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血液及藥品儲存、生物工程、醫學研究、醫療臨床、衛生防疫、農業、畜牧業等醫療、科研領域。包括國內三大著名高校北大、清華、復旦在內的百余家高等院校,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佑安醫院等500多家三甲醫院和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在內的500多家血站,還包括中科院微生物所、遺傳發育所、植物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為代表的眾多科研機構均在享用著海爾超低溫冰箱系列產品所提供的服務。2004年3月海爾疫苗保存冰箱在印度衛生部中標10000臺,標志著海爾生物醫療設備大批量進入國際市場。至此,中國超低溫冰箱走出了一條從完全依靠進口,到自主研發,自行制造,再到以自主品牌出口的嶄新發展之路。
海爾超低溫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外同類研究和同類技術中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在超低溫冰箱系列產品的關鍵技術研究方面擁有多項專利和獨有技術,“單壓縮機復疊制冷技術在醫用低溫保存箱上的應用”、“醫用低溫操作臺”、“密封與智能控制技術在-86℃超低溫保存箱中的應用”、“雙溫控雙重保護技術在血液冷藏上的應用”、“重力熱管技術在半導體冰箱上的應用”、“短信控制技術在-86℃超低溫保存箱中的應用”等多項技術通過專家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3年海爾“超低溫技術的研究及其在醫用、科研設備方面的應用”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海爾集團“超低溫制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2006年海爾“血站冷鏈設備系列化產品的研制”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進步獎;2006年海爾“熱管技術的研究及其在半導體冰箱上的應用”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國家發改委針對海爾取得的成績,投資專項資金1000萬元支持海爾發展超低溫冰箱高新技術項目。海爾主持起草的中國第一個《低溫保存箱》國家標準(GB/T20154-2006)于2006年11月1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海爾生物醫療設備走出了一條由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到標準制定的創品牌發展之路。
海爾在中國超低溫制冷領域的技術突破及市場業績再次證明了其在國內乃至全球低溫制冷領域的領頭羊地位,體現了海爾在超低溫冰箱產品和技術創新領域不斷進取,自勝自強,立志成為全球超低溫制冷行業第一品牌的勃勃雄心,并將繼續承載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書寫全球制冷行業華麗篇章”的厚望永續發展,遙遙領航。